公共管理国际会议
【2018ICPA专访】李俊清教授: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者的责任与使命
发表时间:2018-12-07 点击:

  11月30日-12月2日,2018年第十三届公共管理国际会议在我校清水河校区召开,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俊清教授受邀在会上进行了主旨报告,与国内外诸多参会学者就“民族地区贫困成因及其治理”进行了讨论交流。

  作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执牛耳者”,李俊清教授不仅重视学术研究的开展,在学术生涯的实践中,他还时刻不忘践行自身的使命与责任。

结合现实与理论建构学科研究体系

  2002年,李俊清教授受聘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在中央民族大学多样的民族文化氛围中,他开始关注到民族自治地方的公共管理问题。

  “我国共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有64%的地方为民族自治地方。我国共拥有13亿9千万的中国公民,有1亿1375万的公民为少数民族。”李俊清教授说,“从这些数据中都可以看出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公共管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遗憾的是,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偏向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管理笼统的归纳到民族学的研究领域,政治学和管理学领域还未有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李俊清教授关注到这一点后,决心建立起一个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体系。

  经过长时间的理论研究和多次实地调研,李俊清教授出版了专著《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导论》,该书对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理念、公共管理环境、公共管理组织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政府职能、公共政策、公共财政、法治与伦理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由此,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实践实现了结合,一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学领域正式诞生。

关注民族地区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

  “衡量公共组织的效能,关键在于评价其服务是否能有效地作用于服务对象。”李俊清教授谈到,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一直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学科的关注焦点。

  他表示,受地理区位和历史因素影响,边疆民族地方政府相对于非边疆民族地方政府,在效能的提升上面临着更多的考验。

  李俊清教授认为,边疆民族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维护民族团结方面肩负着更重大的责任。他介绍了自己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等民族自治地方的调研成果,总结出边疆民族地区存在自身的特殊任务和特殊使命,因此边疆民族地区更应该建立起精干、高校、反应灵活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提升政府效能,提高政府效率对于全国政府工作的开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具体落实到李俊清教授所关注的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领域,他则希望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为边疆民族地区建立起高效灵活、反映敏捷的政府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学理支撑。

期望民族边疆地区实现稳定和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的研究要与当下的时政紧密相连。”李俊清教授在谈到自己的研究时多次强调这一点。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三大攻坚战,分别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李俊清教授表示,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也需要打好这三大攻坚战。

  他认为,发展是边疆民族地区的第一要务,而要实现发展,必定离不开政府从宏观上做好规划、引领和服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政府效率,充分激发社会活力。

  另外,李俊清教授还谈到,民族自治地方往往位于我国的边疆地区,面临着保障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双重考验。一方面,边疆民族地区影响国内安全的事件大致可以划分为:自然灾害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另一方面,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往往会得到更多来自国际上的关注。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关系到民族团结与国家发展。李俊清教授虽然不是少数民族,但他却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倾注了诸多心血,他自身的实践和经历都展示出了作为一位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者的责任与使命。(文:赵春岚)